0

    潜艇 事件(4000吨潜艇沉没)情书语句,

    2025.03.19 | xly930201 | 18次围观

    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,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攻击潜艇,从发展时间和级别来看,它是第三代攻击核潜艇;从发展研制的技术特征和用途来看,它属于第二代攻击核潜艇 。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首艇长尾鲨号核潜艇,1963年4月10日在美国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进行大深度潜航试验时沉没,这是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沉没的核潜艇。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共建造了14艘,首艘于1958年开工建造,1961年正式服役,最后一艘于1968年服役,已全部退役。

    长尾鲨号(资料图)

    1963年,美国海军遭遇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浩劫——长尾鲨号核潜艇,这个本应成为海洋中的无声幽灵、无情杀手的先进潜艇,竟在一次看似平常的试航中遭遇了致命的爆炸,129名英勇的官兵命丧黄泉,22枚核弹头更是如同石沉大海,杳无音信。这场灾难不仅在美国海军的历史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,更是一个充斥着谜团与惨痛教训的警示录。长尾鲨号,作为美国海军的第19艘核潜艇,它的诞生标志着美国在核潜艇技术上的又一重大飞跃。

    据当时的消息报道,该潜艇于4月10日在太平洋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,进行潜航任务时,突发状况,不慎掉入海底悬崖中,全部船员在潜艇坠海时丧生,至今仍然下落不明的22枚核弹也成了世界关注焦点。这场悲剧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损失,不仅失去了珍贵的潜艇和优秀的船员,还面临着未知的核弹失踪。事件发生后,美国立即进行了打捞和寻找作业,历经6个月才找到潜艇残骸,当时海底只剩下一堆碎片了。

    长尾鲨号(资料图)

    1963年4月10日凌晨,刚服役不到两年的最新型攻击型核潜艇“长尾鲨”号正准备在威尔金松海沟处进行深潜试验。随后,“长尾鲨”号通过系统电话接连报告,8时09分下潜至试验深度一半处(深度198米),8时35分距试验深度差91米,8时53分正在接近试验深度,9时02分应答正常,航线均无变动。但是,随后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。9时13分,“云雀”号接到水下报告:“发生小故障,准备上浮,正在向压载水舱供气,请注意。”不久之后,传来一阵巨大的破碎声响,联络彻底中断了。

    长尾鲨号意外遭遇罕见的“海中断崖”现象。由于海水密度的剧烈变化,潜艇突然面临负密度梯度,瞬间失去了浮力,仿佛坠入了无底深渊。在强大的水压下,这艘坚固的潜艇竟被轻易压扁,化为碎片,而船上的官兵也随之沉入海底。这场灾难的发生如此猝然,以至于美国海军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援。当救援小组抵达现场时,只能目睹空无一物的海面,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无奈。长尾鲨号沉没后,各国海军开始加大力度排查和整改潜艇的安全隐患。

    长尾鲨号残骸(资料图)

    可别以为只有美国才碰上过这种倒霉事,中国也曾经经历过类似惊心动魄的一幕,不过结局截然不同。中国372号潜艇一次训练中,也面临了同样致命的考验,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,他们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。在那关键三分钟里,每一个操作都精准无误,据统计,在短短180秒内,他们执行了30多个口令、完成500多个动作,没有丝毫差错,这是何等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啊!因为每次演习他们都像是在打仗一样认真对待,所以真正到了危急关头,自然是身手不凡。

    细数全球范围内潜艇事故的众多案例,我们不难发现,多数事故都与“海水断崖”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那么,“海水断崖”究竟是何方神圣,竟让众多潜艇在此栽跟头?它并非指深海中的沟壑峡谷,而是指海水密度发生的突然变化。对于潜艇来说,海水密度越大,其所受到的浮力也相应增大。因此,当潜艇从高密度、高浮力的海水层突然潜入低密度的海水层时,由于浮力的急剧下降,便会引发所谓的“海水断崖”现象。在这一瞬间,潜艇会不由自主地急剧下沉,这一现象在军队中常被称作“掉深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
    标签列表